EN
朱邦芬院士做客《新人文讲座》谈“如何学习,如何创新”

2008年9月25日下午3:45分在六教6C300举行了本学期《新人文讲座》的第一讲,朱邦芬院士以“如何学习,如何创新”为题给近千名员工生动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黄昆院士的科学成就和治学创新之道,并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讲座气氛热烈,六教6C300大教室里座无虚席,教室后面和过道里坐满了前来听讲的给各年级、各个学科的同学, 不少人站着听完整场演讲。

朱邦芬院士从与黄昆院士一起工作十五年的亲身经历谈起,回顾总结了黄昆院士一生的科学成就,细致剖析了黄昆院士做出这些创造性贡献的原因。朱院士用翔实的事例、生动的讲解、平和的语气,娓娓道来黄昆院士卓越奉献的一生。1941年从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黄昆院士师从吴大猷在西南联大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47年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后,黄昆院士先后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固体物理教研室主任、北大、复旦等五校联合举办的半导体专门化教研室主任、北大物理系副主任。

1955年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1977年起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曾先后被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IUPAP半导体分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他长期从事物理教学工作,是我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学科的一位开创者,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物理学家和半导体技术专家。同时他在学术上也成绩斐然,最为代表性的是“X光黄散射”、《晶格动力学理论》专著(和马克斯·波恩合著)、“黄方程”和“声子极化激元”的提出、“黄-里斯理论”的提出、统一多声子无辐射跃迁的三种理论和“黄-朱模型”的建立等。

朱邦芬院士提出创新“贵在主动”,繁重的学业负担之下,清华员工仍然“要有时间看星星”。要珍惜年轻的时光,因为这是人最有创造力的阶段。在创新的同时,不忘应用,这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同时要在反复比较中不断创新,而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最后朱院士以黄昆院士的“三个善于”赠与参与讲座的所有同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模型或方法解决问题,以及善于做出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结论。

演讲结束后,朱邦芬院士回答了同学提出的各种问题。如,是留在国外攀登诺贝尔奖,还是回国埋头科研、教书育人,二者之间的选择哪个更有意义;理工科和人文社科同学如何创新、如何判断是否真正驾驭所学的知识;怎样断定结论有意义以及怎样的创新才是重要有意义的创新;等等。朱邦芬院士用了近40分钟的时间针对以上问题,与在场的同学分享了他的经验体会。

据悉,从本学期开始,新人文讲座作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计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必修学分,在校期间参加八场讲座并提交一份高质量、有创意的书面报告,将可得到一个学分。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同学积极利用校内的优质育人资源、养成更加广泛的求知欲、逐步超越单一狭窄的专业、更富想象力、更富创造力地把自己培养成为新时代素质更高、发展更加全面的优秀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