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陈难先院士与清华学子漫谈科学技术中的若干逆问题

2008年10月16日下午3点20分在6教C300,中国科学院院士、12bet手机端app官网物理系陈难先教授做客12bet手机端app官网《新人文讲座》,与清华学子漫谈科学技术中的若干逆问题。此次讲座由公司科技所刘兵教授主持。

讲座一开始,刘兵教授对陈难先院士进行了简单介绍。陈难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教于12bet手机端app官网。他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国家863高技术功能材料专家组组长,科技部863新材料模拟设计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第一届监督委员会副主任、12bet手机端app官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他的研究成果在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材料设计等方面得到许多应用。1990年,他的研究成果发表不到三周,即受到国际权威刊物Nature整版评论,认为是“从帽子里变出了兔子”。陈难先教授还曾获美国CDC公司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863计划重要贡献奖,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个重要奖项。陈教授治学相当严谨,据主持人介绍,此次讲座的稿子,他就修改了至少三遍以上,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大家对陈教授报以了最热烈的掌声。

讲座从一个问题开始,即“什么是逆问题?”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他向同学们列举了几个算术问题,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在这基础上,陈老师做了些因循利导的讲解,就这样,几个算术问题,一个深奥的概念就被形象直观的表现了出来,同学们一下子进入了今天探讨的话题。接下来,陈教授列举了大量的科学史实来说明各个领域里逆问题的存在。他指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设计中几乎所有創新性工作都是在解決反问题,它們往往是不适定问题。换句话说,不全靠形式逻辑。”在他看来,“反问题往往能开拓人類知識的新领域,反問題常常要依赖學科交叉,有利於发展交叉学科。”“逆问题更有多样性,多变性。病态问题有时更有趣、有用。逆问题的提法因人而异,更能激励人的创造性。”他在这里讲逆问题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告诉广大学子,我们要使科研命题不断有自觉更新,要从成果创新的层面走向方法创新、命题创新、系统创新,使我们的科研在正负两方面的积累更加严谨系统,使我们的创新基础更加深厚,成果应用更加宽广。与此同时,他也提醒广大的学子,不能把创新庸俗化,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很多基本的数据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积累的数据在我国都没有人做。许多正问题的结论也需要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进行应用进行考验,也没有人去做。而这恰恰是逆问题建立的基础。

在讲座中他还谈到了现在社会上的“浮躁现象”。他认为所谓浮躁风,属于包装问题,就是把老问题包装成新问题,或者说是一些伪问题,什么周老虎照片就成为建立新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根据啦,什么大量生产毒奶粉单位的产品经过1100道检验啦,什么把太阳能电池布置到月球上,再用微波通讯把能量传输回地球应用啦,什么把印度洋上空的云引到新疆上空降雨,什么初等数学证明哥德巴哈猜想啦,等等。到处在讲创新,却没人讲积累,忽视了创新的基础。他认为,“逆问题其实是建立在原来已经解决得比较好的正问题基础之上的,和人类长期积累的成功失败两方面的经验是密不可分,比起不入轨的可能多一些解决的机会,多一些推广应用的可能,多一些理解和支持。但关键仍是积累和坚持,有兴趣地艰苦奋斗。”

在讲座的结尾,陈教授编了一首打油诗类似的顺口溜送给大家,以兹鼓励:“话说天下事,个个成问题,问题就问题,哪来反问题,说正就是正,不正也是正,说反就是反,不反也是反,正反虽互生,阴阳当有异,因果一颠倒,病趣知多少。”

应该说,讲座的题目是很艰深晦涩的,然而整个讲座过程却是享受的,这主要得益于陈教授春风化雨的讲座技巧,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和举例一下子就把艰深的科学概念给通俗化了,使得初学的同学们都能够在科学的殿堂里自由徜徉。而且,科学问题的研究本来就可以成为和人文沟通的一座桥梁,事实证明,逆问题在人文科学中照样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可以说,陈教授的讲座其实搭建了一座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