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肖鹰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畅谈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精神

2009年10月22日下午,公司哲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肖鹰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出发谈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精神。这是肖鹰教授第二次来到新人文讲座的讲坛,和同学们分享他的美学体验。

肖鹰教授师从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学哲学出身。他是12bet手机端app官网哲学系为数不多的研究美学的教授,因而他本次讲座也是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中国古典艺术的美学现象。肖鹰教授的讲座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从四个不同的角度阐释富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艺术现象,同时运用中西对比的方法,进一步说明中国古典艺术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以及其独特的美学内涵,为在座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课。

肖鹰教授首先从人体入手,说明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是“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对比Praxiteles的维纳斯和中国唐代的敦煌雕塑,从头部到脚部,细细分析两个雕塑的不同之外,展示其中蕴含的中西截然不同的审美观。和之前古埃及雕塑相比,古希腊雕塑被赋予了生动的气息和自然真实的生命感。古希腊雕塑的四肢富于变化,Praxiteles的维纳斯左脚脚后跟翘起来,膝盖弯曲,使她能自由的摆pose,因而被称为“自由脚”。而敦煌雕塑的两只脚都踏着地,膝盖不仅是直的,而且基本看不见,显得不自然。从面部表情上看,敦煌雕塑更亲切妩媚,有着梦幻般的甜美而维纳斯表情是单调冷漠的,甚至没有表情。

肖鹰教授接着又以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坐佛为例。这座雕像高约17米,头部就高达4米,但它没有四肢。中国雕刻家在省略四肢的同时,把更大的功夫下在了面部上面,尤其是眼睛。肖鹰教授总结道,中国的雕塑不在于形体的塑造,而是表情。他回忆说,当他第一次在河岸上眺望这座雕像时,给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眼睛。他感觉无论他怎么走,走到哪儿,这双眼睛都追寻着他,眉目之间传达着一种悲悯之情,令他不禁眼睛湿润。肖鹰教授说,希腊的雕塑美在于整个形体的协调、优雅表达,而不是局部。它是有珠无眼,没有瞳孔,导致雕像先天丧失了最有利的表达——目光。而中国的雕像则遵循顾恺之所说的“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通过眼睛传神。

而中西绘画的另一个不同在于写实和写意。在徐悲鸿引进西方的写实绘画之前,中国没有出现过这种写实画。中国绘画的色彩缺少晕染。而西方为什么会出现达芬奇的创作,或者说达芬奇的创作为什么能成为主潮?这是因为从古希腊以来,他们相信两点:最真实存在于具体的物象当中,而具体的物象一定有固定存在的秩序,所以达芬奇认为绘画是一门科学。他研究很多学科,来辅助完善绘画,在客观物象上寻求和谐完美的宇宙秩序。通过具体的、有限的形体来呈现确定完美的秩序,这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代表的西方绘画的“客观主义”或达芬奇所说的科学主义。中国人物绘画则截然不同。以大家熟知的敦煌壁画《飞天》为例。如果说人的上肢和头部还能把握,但下肢特别是脚好像是在高旋律中化掉了,和净土世界浑然一体了。中国人物绘画画得不是人物本身,而是人和他所处的世界无限的互动。

然后肖鹰教授接着介绍第二部分——山水画。他指出中国的山水画给人的感觉是无边的,更准确的说,是空灵无限。通过仔细分析对比英国康斯坦布尔的《干草车》和中国明代董其昌的《秋兴八景之一》,肖鹰教授点出中国特有的构图法:多透视层。中国山水要描绘的空间是无限的,但描绘的画面是有限的。那么有限的空间如何展现无限呢?这就需要“实景清而空景现”。董其昌的画给人感觉视线很难固定,画中的空间感超越了描绘的具体景物。往远方扩展开去,有一种特殊的节奏。透视点先在近景,然后中景,最后是远景,因而导致我们的视线不断移动,形成不断循环往复的动率,使本来有限的景物得到了灵气。肖鹰教授说,中国绘画从画人物开始一直在追求一个观念:气韵生动。而展现出的无限的宇宙灵气,实际上就是画家独特的生命感。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肖鹰教授随后也以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张旭的《古诗四帖》为例,向同学们讲述了其中的美学内涵。书法传达出书法家体会出的人生境界,它成为深刻生命精神的体现,这是书法成为艺术的关键点。王羲之的书法带给人优雅灵妙的感受,每一笔都展现出魏晋时期的“魏晋风流”以及那一时代的人特有的洒落、超脱和从容的境界。肖鹰教授又分析了周易的“离”卦与《兰亭序》的呼应关系。离卦是象日之卦,代表着光明,表达了中国人对美的规律的理解。美应该像王羲之的字一样富有节律的变化,不是一味的光明下去,美下去。在高度的随意性中,达到阴阳变化的美感。张旭的《古诗四帖》显示出连绵不断的气势,一种磅礴的生命感贯穿其中。对于很多人而言,草书等同于天书,非常难以辨识。肖鹰教授解释了草书难认的原因。根据虞世南的《笔髓论》,字虽然“有质”,但“迹”却“本无为。”草书是书法陌生化的一种方式,达到从质到迹再到心灵的净化。

最后肖鹰教授又比较了中西方对天地的不同态度。根据西方的观点,天地是对称、有序、和谐的体系,是稳定不变的。但在中国,天地则是一个天地人结合,生气活跃的大千世界。他总结说,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的最高追求。它包括阴阳说、虚实相生和物我的融合以及生命意识和自然精神。意境是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表现无限的宇宙人生意味。

讲座后,肖鹰教授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认真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有关现代艺术家的培养、中国古典艺术传统和古代艺术家的“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