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下午2:20 公司师生在6教C300迎来了《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八)“文学与艺术”的第四讲。著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童道明先生与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濮存昕老师做客此次讲座,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传统与创新以及戏剧表演艺术等问题展开了精彩对话。童先生旁征博引,阐述了北京人艺数十年的优秀传统;而濮老师则结合自己的艺术生涯探讨了人艺传统与革新问题以及艺术家的艺术道德等问题。据现场统计,一共有482名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胡显章教授主持讲座。
这次讲座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讲座在2:30正式开始,而从1:00开始就有大批师生陆续来到现场,甚至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候,气氛极其热烈。而戏剧评论家童先生和戏剧表演家濮老师也提前到达了讲座现场,他们亲切地与在场师生交流,并且耐心热情地与读者进行新书《我知道光在哪里》签名售书以及留影等互动活动。两位艺术家的平易近人与听众饱满的热情再次展现了人文与艺术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永恒魅力。
童道明先生1960年肄业于莫斯科大学文学系语言文学专业,1963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他在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文集《他山集》,专著《戏剧笔记》,随笔、散文集《惜别樱桃园》等,并另有多种译著。濮存昕老师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庭,他的父亲苏民在离休前是北京人艺著名的话剧导演和演员。他曾先后在人艺演了《李白》、《哈姆雷特》、《窝头会馆》等多出话剧;并且主演了《来来往往》、《男人底线》、《光荣之旅》等多部电视剧。他在2001年度观众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电视剧演员的评选活动中,被大家评选为最喜爱的演员之一。
讲座开始,童先生就北京人艺的发展历程、代表艺术家,以及其艺术传统进行了深入的回顾与挖掘。童先生一语中的地指出,话剧艺术有两个“家”:“娘家”是文学,“婆家”是艺术。童先生还介绍了在人艺传统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曹禺、英若成等清华毕业生,他举例说, 80年代人艺上演试验话剧《绝对信号》时很多人对传统和创新的问题感到迷惑,曹禺的一封贺信拨开了人们心头的迷雾,为人艺和中国话剧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由此童先生探讨了话剧艺术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当具备的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精神,他还以老一辈话剧演员于是之、英若诚为例谈到中国话剧艺术家特有的追求艺术和真理,淡泊名利的知识分子气质和情怀。他鼓励同学们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在价值观问题上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濮老师则浓缩自己多年的表演生涯,给出了人艺话剧学习与创新互相交融的思考。他说“话剧是让文学立在舞台上的艺术。”结合话剧表演,他探讨了目前社会文化出现困境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并且呼吁我们要成分认识文化的断层带来的不良影响, 要努力寻找民族文化的支撑点,在继承先辈们优秀传统的同时还要大胆创新。另外他还指出,艺术家的永恒魅力就是要通过自己面对艺术的真诚和艺术家的良心以及表演的真实来对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影响,引起情感共鸣。他说一个人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同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完善的人格。他鼓励同学们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志气和勇气,不要盲目追赶市场潮流,要学会感知文学和艺术,学会欣赏自己,包容他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认为像人艺这样的国有艺术事业单位,主要存在体制和人才的问题。他指出, 任何一种传统,要发扬光大,都必须容许创新。只有在容许创新的氛围中,传统才能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因此要鼓励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年轻人生活中不但要有理想、还要有楷模,要用生命去体验、去创造, 这样的我们的很多优良传统才能得以发扬光大。这些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讲座后两位艺术大师与在座听众进行了问答交流,耐心地回答了听众提出的关于艺术和表演等方面的问题。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达自己对童道明先生和濮存昕老师的敬意。通过此次新人文系列讲座,同学们认真地聆听了话剧艺术届两位大师的精彩对话,开阔了自己的知识视野,也培养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对艺术的感知和品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