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华商领袖清华讲堂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国伦先生演讲会举行

包括港澳台企业在内的世界华商是中国大陆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 是中国内地企业学习先进技术经验和管理方式的一扇窗口,是它们反思自身成败得失、洞察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一面镜子。2010年5月25日,“华商领袖清华讲堂”在主楼接待厅续写世界华商经营管理智慧。台湾港都会创始人、长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国伦应邀发表了题为“中小企业的转型与管理:两岸比较与合作的视角”的演讲,与清华师生和社会各界一道分享了他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时期中小企业转型问题的深刻思考。长兴化工创业于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伴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大潮发展壮大,今天已成长为年营业额逾10亿美元、富有创新活力的研发型化工企业。高国伦先生20余年在长兴的职业生涯与经营实践,就是以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长兴以及上百万台湾中小企业转型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为背景的。高先生的演讲紧扣着中小企业转型与发展的主题,以生动的实例对两岸中小企业上下求索的历程娓娓道来。

尽管两岸对于中小企业规模的认定有很大的差异,但高先生以切身经历说明,两岸同文同种,它们的中小企业在管理性格和营运体制上是相通的。中国人个性中较强的“自主性”特征也使得中小企业在向大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组织再造和管理变革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台湾的中小企业纷纷转移至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发展,随后以中国大陆为投资的热土。高国伦先生认为,台资中小企业纷纷投资于大陆,不是出于这些企业的“高瞻远瞩”,而是在岛内劳动和土地成本上涨的压力之下的合乎经济理性的行为。这些中小台商在实现自身市场规模扩张的同时,不仅为大陆带来了投资和就业机会,更影响了大陆中小企业的营运管理方式。这就是台湾中小企业在大陆经济发展中扮演的历史性角色。台湾中小企业转型的历史背景不仅在大陆,也在台湾本身。台湾经济在6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从以农业、工业为主的农业、工业经济转向以服务业和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的深刻过程。不仅如此,台湾的经济转型与产业转移的深层背景还包括全球产业分工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中小企业在伴随着某一经济体的快速发展经历了高速的市场扩张之后,最后必然面临着增长速度的放缓和生产成本的上涨。在这种“后增长时代”,中小企业一般来说不可能像同一领域大企业那样具有成本优势,摆在它们面前的转型求生的道路只有两条:创新产品和服务实现差异化,以差异化提升核心竞争力(“质变”),例如台湾毛巾业和北京利群烤鸭店都是以富有特色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改造企业营运管理实现规模化,以规模化降低成本(“量变”),例如麦当劳和全聚德都以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张。根据高国伦先生列举的数据,台湾中小企业的“汰换率”为98%,而只有2%的中小企业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这些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或是以差异化、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附加值,从而能够仍然以中小企业的形态存活;或是在持续的增长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质量”)和战略运营实力(“能量”),成长为大企业,这就必然要求企业在管理和营运上完成转型。在高先生看来,企业规模(质量m)与战略运营实力(能量E)之间的关系就像爱因斯坦的质量-能量转换方程E=mc2,二者的转换因子能否充分实现为光速c的平方,就在于企业的管理营运能力。

高先生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前瞻性的眼光深刻说明了中小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并利用他对中小企业转型的独到见解分析了长兴化工的转型之路:规模成长、研发创新和管理变革——长兴的转型战略既包含了由中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发展路径,又包含了中小企业密切跟随产业变化求变求存的创新思维,可谓是双管齐下,充分展现了台湾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智慧。

中小企业如何才能实现转型?从外在的方面说,需要政府的扶持引导;从内在的方面说,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的改革创新。高先生认为政府所能提供的帮助虽然是必要的,但也是有限的,因为变革的主动权仍然在于中小企业自身。两岸中小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大部分都以家族企业的组织形式存在,家族企业家——老板——个人的意志和能力决定了企业的转型能否成功。因此政府过多地干预和扶持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为两岸中小企业的互动与合作搭建平台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两岸企业在互动合作中不仅可以收获更多的商机,而且可以增进彼此对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的理解。

高先生的演讲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妙语连珠,问答互动坦诚深入、气氛热烈,博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本场“华商领袖清华讲堂”由12bet手机端app官网主办,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常务副董事长陈吉宁教授、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贺美英教授、原常务副董事长杨家庆教授等会见了高国伦先生或参加演讲会。演讲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龙登高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