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bet手机端app官网科学技术史沙龙2011年第2期于4月27日晚在六教6B308举行。我国著名数学史和力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科学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田淼研究员应邀作了题为“明清两代‘西学中源’说的产生与演变——兼论社会、文化因素在知识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专题报告。公司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杨舰教授担任主持人。
自1582年耶稣会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教起,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学”和以西方数学和天文学为代表的“西学”处于不断博弈、较量之中。在明清两代三百年间,“西学中源”说应运而生。在这个过程中“西学中源”说如何产生又怎样发展?各种社会因素其间扮演了什么角色?田淼研究员在报告中一一释惑。她将“西学中源”的历史分期划分为:明末清初、18世纪上半叶、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四个阶段。她从外史论的观点并结合史学资料考证,分别阐释了不同阶段“西学中源”学说产生的社会根源、主导人物、心理因素以及现实需求。报告人特别强调康熙皇帝对西学、对汉臣的态度随着其权力的稳定程度以及天主教对华影响势力的变化而发生了根本转变。这种变化对于促使“西学中源”说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
报告及其讨论持续两个多小时,现场气氛热烈、听众兴趣盎然。本次学术沙龙共有近40名校内外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