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人文讲座”解析20世纪中国水墨画

2011年11月3日下午,12bet手机端app官网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艺术人文”的第九讲在大礼堂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先生作题为《20世纪中国水墨画的时代流向》的演讲。12bet手机端app官网美术学院杭间教授主持演讲,公司近千名员工刷卡听取讲座。

讲座中,陈履生先生道出了选择这一讲题的原因:20世纪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和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不仅是水墨画,与之相应的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水墨画的面貌也逐步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21世纪的中国绘画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决定了今后中国绘画的面貌。

紧接着,陈先生开始一一梳理中国水墨画的历史脉络。他首先简要回顾了对中国水墨画影响深远的中国古代水墨画的代表人物与作品,并由此引出了本次演讲的主体内容:20世纪水墨画的历史发展。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受到西方绘画的冲击。中国文人对“形”的梳理与西方绘画中对“形”的关注形成了差异,新文化运动以来,这种新旧的差异引发了中国画坛的对争论和变革。晚清时期的文人画作并没有反应中国社会发展变革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和灾难。民国时期的中国画不仅经历了世纪之交后的磨合,同时也在社会形态的转换中完成了历史的过渡,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民国时期的中国画开始加入了写实主义,尤其是在后一时期,因为国家的内忧外患,民族性的意识主导了绘画的潮流,画作中表现了国人的灾难和自强的信心,同时也引导了中国画重走现实主义的道路,将几百年来中国画以模古而凸现“逸”的思想,转入到关注现实和人生的新时空中,这表明进入20世纪之后中国绘画审美开始出现了由“意”转向“真”的变化。晚清民国时期的水墨画在时代的变化中已经显现出改良的端倪,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又将中国画的发展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过去属于自我的文人绘画,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变成了一种服务于体制的革命工作,文人画家也转变为文艺工作者。如此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文人必须面对新的社会现实的变化,画家们开始被下放到基层开展写生活动。此后,国画开始表现新的生活——表现大跃进、人民公社;表现大炼钢铁、吃饭不要钱、工人不要计件工资。这一时期,各个不同阵营中的国画家们都在努力寻求文人与现实之间的契合,水墨画的改造和发展所呈现出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面貌,映现出了“新国画”的风采。随着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传统国画在发展中又体现出了新的文化意义,也表现出了时代的新的特点,显然,传统中国画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一个新传统。而这一新传统的影响力,正体现在今天中国画的面貌之上。水墨画的发展在20世纪末期因为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又因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更加关注中国艺术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独特性,所以,水墨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一轮的回归传统的潮流。在这时代的主流中,绝大多数画家在摸索着自己发展水墨画的道路,水墨画的多样性的表现风格即使在传统文人的范围内,也有了不同于前代的发展。20世纪末的水墨画以多元的方式为新世纪的发展作出铺垫,这一时期已经不以反映时代的代表性作品为成就的标志,而以某种风格获得声名的代表性画家则不断出现,并形成新时代的特色。由此,中国水墨画以多元化的格局跨入了新的世纪。

讲座的最后,陈先生对中国水墨画做出了总结与展望,中国水墨画的发展正成为国家和民族文化中的一支独特的奇葩,为国家在国际交往中赢得了声名。然而,以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为根基的水墨画也因当代艺术的冲击面临着新时代的问题。我们如何发展中国的传统绘画,如何保持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中的独特性,20世纪水墨画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