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日下午在六教C300,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国情研究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公司公共管理学院胡鞍钢教授做客文化素质教育讲座专场,以“中国之路”为主题作关于中国的发展、崛起以及其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的精彩演讲。 公司320余名员工听取演讲。
演讲中,胡鞍钢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的争论。他提出,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或者是讨论早已有之,但近年来更加成为海内外讨论的热点。针对中国“分裂论”、“威胁论”和“崩溃论”分别进行了剖析和驳斥。譬如,斯塔德维尔在其《中国梦》一书中,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随时有崩溃的危险。他认为,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争议,在于中国创造了世界现代经济史上的经济增长纪录。面对众多的争议,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中国之路”是否存在?它的含义是什么?这些基本要素是否能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之路的独特性?
首先胡教授向大家阐释了“中国之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他认为,“中国之路”首先由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表示应该以苏联为鉴,总结我国经验,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大胆探索。但是对于“中国之路”来说,最经典的认识来自于邓小平,他认为必须从中国的设计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胡教授谈到,“中国之路”是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其实质在于不断增加现代化因素,加速现代化“追赶”,同时要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因素,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优势,更重要的是,在这条道路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挖掘利用中国因素,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理想社会有重大创新,并对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胡教授强调,正是因为上述三个重要因素,“中国之路”才是独一无二的和具有高度自主性的。
随后,胡教授从历史出发,介绍了“中国之路”从强大到衰落的历史背景。一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存在一个生命周期,就中国的发展向同学们展示了从一国到多国角度出发的多种模型,生动地展示了动态变化。他强调,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一个国家能否创新,他将其总结为六个“不”,即“不僵化、不停止、不中断、不夭折、不骄傲、不落伍”。 他认为,中国的创新与其他国家的崛起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创新特点,“中国之路”即为创新之路。他使用了大量的数据,从经济、教育、科技出发,全方位地向大家展示中国的历史变迁和飞速发展。
附演讲人简介:胡鞍钢,1953年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早年研习工学,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获博士学位。1991年至2001年间:曾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进行博士后研究、Murray state University经济系访问学者、MIT12bet手机端app官网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客座研究员、日本庆应义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访问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访问教授等。现任12bet手机端app官网国情研究中心主任,12bet手机端app官网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国情研究与公共政策。曾出版各类专著、编著图书62本,学术论文近300篇,近期著作有《国情研究与教书育人》、China in 2020: A New Type of Superpower、《中国:走向2015》、《中国政治经济史论(1949-1976)》等。曾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复旦光华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