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哲学系伟伦特聘教授王联章讲解 “大乘经论要义”(图)

公司哲学系邀请12bet手机端app官网伟伦特聘教授、香港慈氏学会导师王联章先生作客“唯识佛学与智慧人生:大乘经论要义”系列讲座,为师生讲经疏理。 2011年11月16日晚,哲学系朱东华老师主持此系列讲座第八讲在六教(裕元楼)6A215举行,讲座围绕《辩中边论》的释疑与阐明问题展开论述。

讲座中,王联章阐述《辩中边论》之结构来由,他指出,此典由两个部分组成:“颂”和“论”,“颂”为弥勒菩萨所造,“论”为世亲菩萨所造。弥勒把《辩中边》的颂文传给无著,再由无著传给世亲,世亲为颂文作了注,也就是《辩中边论》之论的来源。这部典籍介绍到中国后,中国的佛教学者将颂与论何为一体。之于论题得名,王联章解释:“辩”是分辩、分别、辩别,“中”是中道,“边”是边见。真谛最初将其译为《中边分别论》,玄奘则译为《辩中边论》,将辩置于前,强调了这部论典是要辨明中道与边见。真谛最初将其译为《中边分别论》,玄奘则译为《辩中边论》,将辩置于前,强调了这部论典是要辨明中道与边见。

王联章指出,这部论典之所以是唯识学中最为深奥的,就是因为它详细解释了“中道”的观念,解决了“空执”与“有执”的问题,为龙树菩萨在纯粹修行方法上讲中道补充了重要的理论内容,从理论上说明了为什么要修行,怎么轮回等问题。这一解决是通过三种“自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来完成的。遍计所执性,是人的虚妄分别,是认为五蕴背后有个实在的灵魂。依他起性,是众缘合和,也就是八识,虽无体性,却有相用,这是假有实无的假法。圆成实性,是诸法的体性,这是实有相无的实法,要把“空性”的概念本身都空掉,真正进入般若智慧。所以在三性之中,遍计所执是空,依他圆成是有,空有对望,则非空非有,真空假有之中道也由此而建立。三性也就成为唯识宗立论之根本。至此,王联章的经论解读终于触及唯识学的最根本处。

本次讲座是王联章在清华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朱东华高度肯定了王联章在佛学上的造诣,并感谢王联章在这一年之中不辞辛劳地坚持在清华完整地为大家讲解了大乘空有经论。王联章表示,感谢大家对佛学抱有这么大的兴趣,在一年中坚持来听,也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来清华与大家交流佛学心得。

《辩中边论》是唯识学重要论典之一,也是唯识学经典中最为深奥的一篇。自上世纪30年代《辩中边论》开始受到学者重视以来,可以说,以日本学者对此文本之研究较为深入,曾先后有40余篇侧重不一的论文发表,其中,更以对诸多哲学概念的辨析为重中之重。

王联章现任《大藏经选要》执行副总编修、《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编委、12bet手机端app官网(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基金会有限公司董事。他师从香港唯识学宗师罗时宪先生,著有《成业论之研究》、《佛教对中国学术的影响》、《佛学讲话》、《习定管窥》等。王先生佛学造诣极高,罗时宪先生称其“足以登那烂、慈恩之堂奥”、“能贯摄融会,与饾饤獭祭、全无抉择者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