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人文讲座”解读《圣经》中的革命传统

2012年4月19日下午,12bet手机端app官网“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第九讲在六教C300举行,著名学者、12bet手机端app官网梅汝璈法学讲席教授冯象以“《圣经》和革命传统”为题,从历史和思想史的视角,为到场的600余名清华师生解读了希伯来《圣经》和《新约》的革命传统和伦理价值。公司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顾问、法学院原党委书记李树勤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中,冯教授引用了马克思对于宗教的论述:“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他指出,仅仅记住“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结论是不够的。作为宗教经典,《圣经》记录了民间的疾苦,记录了在阶级深化的社会中,被压迫者的处境以及他们对现实的抗争。可见,马克思的完整论述中肯定了宗教与《圣经》的革命传统。

冯教授以《圣经》中的创世故事为引,讲述了第一个蕴含革命传统的例子—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不顾上帝的意旨, 偷吃禁果。当夏娃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时,她说道:“同耶和华一起,我生下了一个男人。”在这里,夏娃把生育当做自己和神之间的事务,和男人无直接关系,体现了夏娃的主体观念。冯教授指出,圣经中的女性开创了现代女性主义思想的源头。

冯教授讲述了摩西受命于上帝的旨意带领族人逃出埃及的故事。 这次暴动从根本意义上讲是一次革命。这次革命将一个受奴役的民族带出了奴隶之域,开展了长达四十年的长征。在这一过程中,摩西逐渐探索并建立起一套以色列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摩西的立法体现出一个新兴的动荡政权的发展,记录了以色列由一个游牧民族逐渐转变为农耕和半游牧民族,最终在巴勒斯坦建立王国的过程,这其中还涉及革命的接班人问题,可谓是对早期革命的完整诠释。在出走埃及的故事中,冯教授慢慢挖掘出了隐藏在传统教义之下的,颠覆传统观念和宗教观念的革命思想。

冯教授还阐述了《新约》福音书中的革命思想。福音书中提到, 一个物质上赤贫,精神上亦赤贫的人,即苦灵的人,是最容易得福的。一个富人要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与传统私有制观念完全不同的理念,在传统的犹太宗教思想和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普遍认为勤劳得福,有能力支配财产的人得福,由此看来:耶稣的颠覆性理念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此外,耶稣教义中不把天国当作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认为天国随时随地都会降临,对天国的期盼是十分急迫的,这为后来西方的革命和社会变革注入了乌托邦的思想理念。正是这种对理想世界的期盼,对社会改造的急迫性的强烈认识,才促成了革命的发生。冯教授指出,20世纪的社会革命之所以遇到挫折,原因在于无法有效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结合。换言之,当今的世界依然面临着摩西问题,即政经制度和接班人问题,以及如何将乌托邦理想与现实紧密相连。

讲座最后,冯教授总结道,《圣经》是西方社会变革的源头和动力,其中所蕴含的革命思想,也在通过现代的各种思潮影响着基督教世界以外的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