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12bet手机端app官网人文与社会系列讲座" style="color:#333333;">12.6 12bet手机端app官网人文与社会系列讲座2012-11-29
11.30 12bet手机端app官网欧美文学论坛第四讲2012-11-28
11.26-30《梁启超与现代中国》讲演周2012-11-26
11.27 外文系学术讲座2012-11-20
11.22 哲学系学术讲座2012-11-16
11.15 外文系学术讲座2012-11-07
11.7 中文系语言学讲座2012-11-06
11.9
纪录片放映与研讨:从《国境边陲•1997•岛屿上的人类》谈中心/边陲及翻转
【片名】国境边陲•1997•岛屿上的人类
【导演】关晓荣,台南艺术大学退休教授
【出品】侯孝贤电影社
【主持】汪晖 教授
【与谈人】范振国,前《人间杂志》主编
钟 乔,差事剧团团长
郭健平,台湾兰屿达悟族原住民代表
【时间】2012年12月6日 14:30——17:00(理科馆A112室)纪录片放映与导演阐述
19:00——21:00(新斋304)主题研讨
【影片简介】人、海、鱼、歌、劳动、生活、岛屿,构成了《国境边陲:1997岛屿上的人类》的音画要素,多重而辩证地交织出兰屿反核废料运动发动十周年后达悟族人的处境,及关晓荣作为影像工作者与社运工作者的反思。本片藉由达悟族人的处境,直揭资本主义商品体制下环环相扣的强凌弱问题——达悟人世居的兰屿家乡成了核废料的储存场、年轻族人被迫离乡与飞鱼文化的泯丧。
【导演简介】关晓荣,台南艺术大学音像记录与影像维护研究所退休教授,台湾著名摄影师,纪录片导演。关晓荣一直致力于台湾原住民文化的文献整理与保存,曾赴兰屿进行文字与影像工作,并于《人间杂志》分篇发表《兰屿报告》,颇获摄影界重视。此外,他也曾在1984年赴基隆八尺门记录当地阿美族劳工的生活,后写成《2%的希望与挣扎》,以此在美国文化中心开办摄影展。
关晓荣出生于1949年的三亚市,父亲为国民党空军的通讯官。因逢国民政府战败,全家随军队迁往台湾,居于台中县新社乡(今台中市新小区)的眷村,当时关晓荣只有三个月大。他在新社度过童年时期,直到国小三年级才迁往板桥福州里。青少年时期的关晓荣不爱读书,曾打过架,高中时还被编入后段班,虽曾用功考上前段班,但对读书仍毫无兴趣。
大学联考失利后,关晓荣边打工、边准备重考,并加考术科,后考取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美工科(今台湾艺术大学)。当时艺专的教学资源尚不充裕,校方对员工没有太多要求,让关晓荣有「荒凉的自由」之感。虽然美工科有摄影课,但关晓荣当时对摄影并不感兴趣,反而热衷于文学阅读,文字因此成为他日后“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
1972年,关晓荣自艺专毕业。两年后投考教职,赴屏东县恒春国中任教。五年半的教员工涯中,关晓荣开始对职场生态产生质疑,加上之后校园民歌风潮带来冲击,更让关晓荣认为现行教育体制是一个僵化、宛如死水的环境,因此在1979年寒假期间辞去教职。
摄影生涯
在恒春国中任教的日子里,关晓荣结识开启他摄影生涯的友人,时任台视家庭月刊编辑的阮义忠,后者教他如何摄影,甚至为关晓荣架了一个暗房。辞职以后的关晓荣回到台北,一边开出租车,一边练习摄影。后来便决定进入《天下》杂志工作,但因理念与公司相左而辞职,转至《时报杂志》担任摄影师和文字采访。
关晓荣在时报杂志社专跑艺文新闻。一次机缘下,在基隆八尺门采访时,当地渔工的工作环境让他大感震惊,并反思自己安于《时报杂志》摄影一职的心境,于是决定离职,四处旅行、搜集资料,并受到几位台湾摄影师作品的刺激。此时恰巧发生的矿灾触动关晓荣的心灵,因为矿灾中的死难者很多是阿美族的原住民,让他决定展开八尺门的摄影记实之旅,做出社会报告的一些成绩。
摄影作品
《2%的希望与挣扎》:1984年,关晓荣在《中国时报》和《人间杂志》上发表《2%的希望与挣扎》,是第一篇以摄影记实八尺门阿美族渔工生活状况的作品。《2%的希望与挣扎》中的2%,指的是当时原住民人口仅占台湾总人口比例的2%左右;而八尺门则是基隆八斗子渔港附近的小地名,因为靠近港口而成为渔工的聚居地。基隆市在1950年代因经济发展而吸引不少阿美族劳工北上求职,其中担任渔工者便聚居于八尺门一带。然而,八尺门属于国有地,其上的原住民部落被视为违章建筑,履遭拆迁。关晓荣便以此为题材,参与、记录八尺门阿美族渔工的日常、工作和土地抗争,并以报告的形式发表在《中国时报》和《人间杂志》上。
《兰屿报告》:结束《2%的希望与挣扎》报告后,1987年,关晓荣前往兰屿,展开又一系列的摄影记实工作。兰屿的主要居民为达悟族人,他们是台湾原住民族中唯一的海岛民族,以捕鱼、农耕为主要产业。关晓荣在那里除记录达悟族人的生活、工作、祭仪外,也深入探讨汉人文化对达悟族人在环境、观光、教育、医疗、文化上的影响,然后自1987年4月起分篇发表于《人间杂志》,题为《关晓荣兰屿记事系列报导》,自第18期始,至第36期止。
关晓荣的兰屿摄影作品因为数众多,且专注突显“兰屿”、“达悟族”主题而受到摄影界重视。在此之前虽也有摄影师以兰屿为主题,但相片和文字数量均不及关晓荣。关晓荣的部份兰屿作品之后常被媒体或学术界引用,例如《抗议中的青年领袖与核废料储存厂厂长》。除了达悟族人的反核废料运动外,关晓荣也拍摄一系列“汉化教育”作品,藉以突显汉人教育对传统达悟族文化的影响。他认为汉化教育不仅没有从达悟角度来思考,而且还加诸汉人中心的价值观在达悟学童身上,是一种灌输意识形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