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20年秋季学期12bet手机端app官网博士生最终学术报告

《先秦儒家义思想研究》

姓名:许美平 学号:2012311465 专业:哲学 导师:陈来

内容简介:先秦“义”的内涵比较含混,普遍性的定义不清,因此该论文注重对“义”的概念的界定。注意义思想在儒家义思想的整体脉络中展开。论文架构从对义的概念研究开始,探讨对义的标准的界定问题。作者探讨了今文《尚书》中义的涵义的萌发,揭示了三个方面的涵义;接着探讨了《左传》的文献中“义”的涵义的进一步扩充;注重对《五行》中与义相关的心理过程机制的探讨。作者在最后两章对孟子的仁义思想及荀子的礼义思想作出讨论。着重讨论了仁义连用并称的意义,义内与养气问题,荀子的道义问题等。

改进意见:1.形式结构上对章节的划分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2.文章里面还存着一些表述性的问题加以改进;3.对春秋时期义思想分类的根据要明确;4.整体表达上还较为混乱,段落之间比较孤立,脉络感不够强;5.以完成度为首要的进展目标;6.虽然以儒家为主,但是还是要兼顾其他各家;7.首章的格式问题;8.目录上要多下功夫,突出内在的逻辑。

最终审查意见:可以进入论文写作或准备答辩阶段。


《社会认知视角下汉语提供言语行为研究》

姓名:柳君丽 学号:2012311530 专业:外国语言文学 导师:范文芳

柳君丽同学的博士论文最终成果理论依据充分,语料翔实,全文结构布局符合基本要求,发现和结论对语用学、会话分析等学科都有一定贡献。在预答辩过程中,柳君丽同学陈述清楚,回答了委员们提出的相关问题。预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本文达到了最终成果考核要求,同时建议柳君丽同学对文本做进一步加工:删掉文献综述部分明显不相关的内容,进一步明晰本文的理论框架,最后揭开文本的发现在理论层面的意义并凸显其应用价值。


《建议发起及回应的会话分析研究——知识与行为决定权二维观》

姓名:张淑玲 学号:2015311664 专业:外国语言文学 导师:范文芳

本文聚焦于建议发起及回应的会话分析,选题依据、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语料分析等环节都完成了论文工作计划,最终成果有一定学术水平,得出的结论有参考价值,对会话分析学科有一定贡献,考核小组认为,最终成果达到了工作量要求。

同时,考核小组建议,理论视角需再思考完善,后期应对本文的结论陈述给予更明确的表述,完善本文的创造性价值及对学科的理论贡献。

最终审查意见:可以进入论文写作或准备答辩阶段。


《明代西藏仁蚌家族与僧人的交往》

姓名:张孝明 学号:2015312016 专业:中国语言文学 导师:沈卫荣

 1.成果简介

全文共分9章,第1章为引言,叙述选题缘起和前人研究成果;第2-8章叙述了明代西藏仁蚌家族七位首领与各个教派僧人之间的交往史实;第9章为结语,总结全文并反思不足之处。文章通过考察仁蚌家族在各个阶段与不同僧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揭示了明代西藏政教关系的一些特征。

2.成果水平和创造性

评审小组五位专家首先对论文的选题给予了较好的评价,认为论文在史料上有所突破,认可该论文在文献材料掌握与使用上的广度,对研究材料所衍生出学术创新点表示认可。

3.改进意见

为了使这篇论文能够更完善地展示其丰富性,评审老师们给出了如下的一些改进意见:(1)在翻译之上,需要对藏文材料的进一步梳理与提炼,突出史学价值与学术创新点的叙述;(2)目前论文需要在结构上做出整体的调整,对一些重要的材料与问题,比如对“仁蚌巴统治”或“是否存在仁蚌王朝”的说法,这些西藏地方史中“家族与统治”和“家族与宗教”的历史叙事问题须有进一步阐述(史学界“仁蚌巴统治时期”的讨论是否能做回应?在史料中的叙述怎么去分析,比如“转轮王”等词汇?对于地方政府统治,到底需要怎样去定义?家族与寺庙的利益关系等问题);(3)在论文写作中,可以增加一些人物关系图、寺庙分布图等图表形式来展现材料;论文的附录里可以添加藏汉词汇对照表、仁蚌巴家族大事记等相关总结材料;(4)论文需要加强文字细节的校对,诸如藏文拉丁转写、梵文拼写、标点符号的使用等;(5)中文论文标题可以加上一个具体的年代,比如“明朝”。

最后,评审小组对进行了表决,一致同意该生在对论文进行上述修改补充后,可以准备正式答辩。


《西藏寺庙艺术的视觉叙事研究:以十七世纪平措林寺为例》

姓名:姚霜 学号:2016311645 专业:中国语言文学 导师:沈卫荣

姚霜的博士论文《西藏寺庙艺术的视觉叙事研究:以十七世纪平措林寺为例》以国际藏学觉囊研究与西藏艺术史建构为讨论背景,用多罗那他亲自指导修建的平措林寺作为研究个案,挖掘与建构藏地寺庙艺术的视觉叙事,用图解学(iconology)的方法深化藏传佛教艺术中图文互动的理解。论文分为四大部分,从寺志文本《甘丹平措林胜迹志》(Dga’ ldan phun tshogs gling gi gnas bshad)翻译与分析、平措林寺庙空间布局解读、祖拉康大殿壁画群可读性探析以及对经书题材的壁画进行图文互动的观察,通过这一特殊个例,试图在历史语境下重构一个寺庙的视觉设计程式。

评审小组五位专家首先就姚霜的论文选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该论文题目学术价值高、写作难度大,一致赞赏了该论文对图像资料和文献材料的双向结合,体现了该生对西藏艺术发展史的整体把握和扎实的藏语文学术功底,以及对藏传佛教觉囊派教义的深刻理解,对研究采用的学术方法和诸多学术创新点表示认可。同时,为了使这篇论文能够更加完善,评审老师们给出了如下一些改进意见:

1、目前论文需要在结构上做出一些调整,使论文主线更加明朗,比如:补充平措林寺建寺时的佛教发展情况,将平措林寺放在更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来考量,梳理出多罗那他的文化成就及其与印度的交流,回答平措林寺壁画的叙事性及壁画的解读者和受众等问题,删去一些与论文主题关系较弱的内容,增加结论部分的内容,更加突出论文的亮点特色,

2、论文附录的藏文翻译可以调整至正文部分,并添加藏文转写对照表;

3、注意论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经名翻译的规范性、准确性和通用性,例如“经示”一词的翻译;

4、论文需要加强文字细节的校对,包括梵文拼写、个别汉文错别字等;

5、论文标题需要考虑是否仍然使用“叙事”一词。

最后,评审小组对姚霜的预答辩表现进行了表决,一致同意该生在对论文进行上述修改补充后,可以准备正式答辩。


《汉语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手势中“体”的研究》

姓名:钟晓云 学号:2016311650 专业:外国语言文学 导师:崔刚

该研究以汉语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表示体的手势为研究对象,通过展开对失语症患者和正常人以及严重不同程度的失语症患者之间的比较,以及对两位失语症患者进行的追踪研究,发现了汉语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体标记手势的使用特点和规律,揭示了汉语失语症患者手势及语言障碍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手势的语言性以及语言的多模态性增添了证据。

该研究选题新颖前沿,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献综述较为全面深入,体现该同学对相关领域具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研究方法科学适切,结果丰富可靠,分析清晰合理,合乎逻辑。但仍需要紧密结合研究问题以及发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与讨论。

最终审查意见:可以进入论文写作或准备答辩阶段。


《翻译与身份:策兰翻译研究》

姓名:曹莉 学号:2016311657 专业:外国语言文学 导师:余石屹

内容简介:首先,答辩人从研究思路、方法、范围、目标、内容、结论等方面概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从翻译视角入手描写策兰的诗人身份在不同地域旅行过程中,如何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发生失真和变形,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和特征,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

创造性:

①研究内容和视角创新,弥补过往策兰翻译研究不足;

②方法论创新:提出“跨地”研究方法。

改进意见:

①在“译者”这部分的具体化讨论偏少,可以增加译例;

②增加对翻译本质问题的讨论;

③研究问题可以再具体化,清楚一些;

④第二至第五章单刀直入讨论等点,不必再次回顾理论内容;

⑤全文讨论的三个身份之间有何关系?

    最终审查意见:可以进入论文写作或准备答辩阶段。


《博弈与和解:斯诺小说科学人文主义思想研究》

姓名:姜慧玲 学号:2017311990 专业:外国语言文学 导师:曹莉

本论文尝试在梳理科学与人文关系演化史基础上对“科学人文主义”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和阐释,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述斯诺“两种文化”命题中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局限性;通过“两种文化”基于交往理性的道德共识,阐释斯诺小说中科学家和人文学者从博弈到和解的互动关系,以及将题材的现代性与写作手法上现实主义的结合,认为斯诺是一个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科学人文主义者。

首先,本文对科学人文主义进行了界定,梳理了斯诺的“两种文化”命题及争论,揭示了斯诺科学主义的局限性。其次,本文以斯诺小说中 “两种文化”的对立关系为研究对象,指出斯诺小说中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博弈体现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并分析了斯诺小说艺术的局限。再次,本文阐释了斯诺小说中“两种文化”主体基于交往理性的融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共同的探索和执着、诚信和正义以及责任和信念等道德共识使融通成为可能。最后,本文聚焦斯诺小说中“两种文化”的和解,主人公的艰难抉择实现了“生活世界的还原”,彰显了斯诺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在小说形式上则表现在对现代主义的抵抗和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结论部分重申对斯诺小说科学人文主义思想的认识价值。

成果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发现了斯诺小说中“两种文化”对立统一的互动关系,界定并阐释了科学人文主义的概念和特征;2)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建构了对斯诺科学主义的批判模式,聚焦斯诺小说中“两种文化”的博弈、融通与和解,凸显了斯诺小说的人文主义思想,同时指出斯诺小说艺术的局限性以及现代性和现实主义传统的结合;3)回答了斯诺小说中体现出的文化立场问题,澄清了对斯诺的一些偏见和误区,指出斯诺是一个折衷型的科学人文主义者。

改进意见:1)将题目中的“博弈与和解”去掉,尽量简化;2)强化背景知识,注意提高文字表达力;3)建议不用哈贝马斯的理论;4)通过对斯诺小说的考察,补充科学人文主义的内容和视角;5)重新构建文章的主体部分,对现有材料进行重组,分别将2、3章和4、5章合并为两大章;6)目前论文过于强调科技的负面作用,建议加强对科学的优点和优势的论述。

最终审查意见:可以进入论文写作或准备答辩阶段。


《半寄生的帝国生态系统的发现——18世纪以来印度迈索尔檀香贸易兴衰研究》

姓名:吴羚靖 学号:2017312022 专业:世界史 导师:梅雪芹

内容简介:以18世纪以来印度迈索尔檀香贸易史为主线,着重思考檀香作为一种地方性资源,其商品化的过程如何联结印度南部、澳大利亚西部、太平洋岛屿、中国、英国等地的社会与生态,这些地方社会与生态的演变又如何产生反向影响。

成果水平:论文是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帝国殖民贸易时代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选题新颖,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脉络清晰,文献资料详实,观点明确,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创造性:论文具有创新性,提出新问题,运用新史料。作者运用大量一手原始档案,以及林务员考察报告、植物园档案等非传统史料。同时,作者利用生态系统思维解释贸易史,进一步探讨贸易兴衰背后的殖民权力关系和自然生态的历史作用。

改进意见:需要加强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关注:檀香贸易在经济贸易中所占比重;檀香贸易与其他贸易关系;对中国本土的关注,全球生态网络与全球文化网络关系的构建。文中一些细节需注意,如文字表达,注释问题,专有名词和图表的使用,概念前后一致性。

最终审查意见:可以进入论文写作或准备答辩阶段。